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机械行业展望

发布时间:2021-04-12 09:44:26
1、 复盘 2020 年,制造业结构性复苏兑现 2019 年底我们给出的年度策略是“制造复苏,牛股在途”,看好在消费电子、汽车等 高端制造业驱动下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复盘 2020 年,我们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在制造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表现相对疲弱的背景下(-2.2%),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次第复苏,机床、 机器人、工控、叉车等细分赛道的景气度都是令人惊艳的。当然,新冠疫情的发生是一个黑 天鹅事件,但这个事件目前产生的一个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同时,各个赛道上演着“强者恒强”的逻辑,这也是结构性复苏的另一个内涵。

2、2021 年的策略:全面开花,龙头为先 2021 年整体市场行情较 2020 年则更为均衡,我们认为 2021 年将表现出“全面开花、 龙头为先”局面。与 2020 年相比,2021 年机械设备整体行业将会有更好表现,且在细分赛 道中龙头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十年更新周期:这是近几年驱动制造业投资的主因 2009 -2011 年的 4 万亿投资催生了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的堰塞湖。在 2012 年之后整个 中国经济 GDP 增速亦由两位数降至一位数,且未来仍处于中枢下行趋势;钢铁、冶金、煤炭、 化工等传统领域的制造业厂商盈利能力趋势性下滑。2016-2018 年的“供给侧改革”将环保 成本内部化,使得传统工业企业产能出清,价格抬升,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得以恢复。大部分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尤其龙头企业得以有效复苏,目前已具备投资能力。与此同时,十年亦为 大部分机械设备的会计折旧周期和物理磨损周期,从而催生设备更新的投资意愿。投资能力 +投资意愿的恢复,使得 10 年更新周期必为未来几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提质增效:我国机械设备企业在全球竞争力提升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汽车、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 子、医药、专用设备等领域 2019 年占比达到 23.19%,自 2012 年以来处于持续提升通道。以工业机器人、激光装备为代表的高端加工工具近年来亦获得大力发展,自动化产线全面改 造,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美观性得到大力提升。2020 年三月份以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 、机床、激光装备景气度高涨,意味着下游厂 商将进一步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有望继续进阶。“提质增效”在具体落地方面, 国内表现为进口替代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发生,国外表现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抢滩海外市场。

(3)后疫情时代,机械设备的景气度被削弱?非也!市场在 2020 年对于疫情后时代机械设备景气度有担忧,认为中国产能独供全球的优势 会被削弱。这是单一因素的线性外推,我们不以为然。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无需过度悲观。主要原因:

1)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在提升。提质增效,使得中国设备企业性能已经大幅赶上甚至 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成本控制能力通过自动化水平提升和工程师红利依然具备极强的竞 争力。2020 年疫情为国内机械设备厂商提供了切入新产业链的契机,中国厂商凭借高性价 比及优秀的售后服务进入客户供应链,一旦进入供应链很难被剔除。

2)“走出去”策略在疫情后将有效实施,海外抢滩登陆不再受疫情影响。2018 年以来 的中美贸易战给了国内很多企业一个深刻教训,进而促进了其海外产能布局的步伐,但疫情 延缓了这一进度;因此随着疫情的平息,出海亦将加速。

3)区分行业整体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总量与结构的差异。龙头企业和整个 行业表现有差异,中国设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主要看头部企业,“走出去”战略一定是头部 企业执行更好,因此总量增速上可能有弱化的可能性,但头部厂商依然坚挺。

(4)结构化、头部化依然是趋势 2021 年虽然机械行业各细分赛道会呈现出“全面开花”特征,但是“龙头为先”策略 依然是上策。原因主要为强者恒强,头部集中效应明显,且“碳中和政策”强调在供给端 进行节能、环保、改造,效果可能类似于 2016-2018 年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挤出小厂商, 头部效应将愈发明显。
2019 © 上海露金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8035019号-2